新亞洲風是近來相當熱門的話題,簡單來說就是外面常聽到的峇里島風


新亞洲風重視休閒,希望把室外的元素帶進室內,讓自然與人類更靠近


這也是我們希望的新美學設計,以下文章是更詳細的介紹:


 


>新亞洲風興起 休閒生活掛帥



自人類有歷史以來,東西方文化在當代的主流與重要性,就一直以乍看相互矛盾的特質與屬性輪動著。


西方文化歷來講個人、精科學,東方文化重團體、崇自然,每兩三百年這兩個文化板塊就會輪動擺盪到當代的主流位置,


成為舉世人民所追求崇仰的強勢文化。


17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前,東方以中國為首的文化內涵及其周邊輻射的影響力是相當興盛地;


但當工業革命讓西方以科學為後盾攻破東方的版圖缺口時,世界開始轉向以西方為文化思考主軸。


直到21世紀初期,中國熱潮席捲歐美、東南亞美學攫取時尚主流地位之後,


文化板塊的兩三百年挪移似乎又再度開始悄悄地展開。


以世界住民無不嚮往之的島嶼旅遊勝地峇里島為例,2000千禧年後的新型態旅遊建築型態如雨後春筍般大幅開展,


成為空間設計嶄新崛起的一派顯學,這其中除了建築師帶入西方理性設計邏輯的衝擊之外,


最主要的還是這塊土地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藝術深度與養分,讓空間設計者得以立足於當地人文基礎之上,


創作出迥異於往昔主流西方建築思考的驚豔觀點。


峇里島只是一環,曼谷、吉隆坡、甚至遠至新德里或杜拜,處處都可以見到東方文化起身掌控主流美學的例子,


這種非單點而串連式的文化波濤,我們稱之為新亞洲風格(New Asian Style)的興起。


在我們身邊,從生活家飾由手工藝術的棉、蔴、藤、竹逐漸替代了習見精緻工技的金屬、玻璃、陶瓷、塑膠材質之方向轉折,


不難窺見到新亞洲風格之影響力早已在人們周遭匯流。


新亞洲風格通常以生活家飾之類的手工小物開始,多半並不仰賴現代人類所習慣的工業化生產流程,


興起的來源也並非亞洲所為人認知的高度開發城市(如東京、香港等),


因為這種風格其實源自於傳統、庶民、本土化的創作思考,


跟西方家飾設計多以精緻、菁英、全球化的產品行銷模式大異其趣。


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文化在空間、家飾這個設計領域內相互衝撞,其成果很值得我們好好觀察與記錄。


當然,東方文化並非就是新亞洲風格因為後者已經融入與學習了西方文化的優點,企圖做出超越學習對象的當下成就。


新亞洲風格所影響的並不僅有東方的設計工作者而已,自然也包含了受到影響與感召的西方工作者,


例如Giorgio ArmaniArmani Casa也大量引用了東方簡約與禪風的風格、並且局部下單在東南亞工廠生產;


Tom Ford離開Gucci集團前為YSL所塑造的諸多東方元素,也持續讓新亞洲風格在伸展台上領著風騷。


新亞洲風格所開展的層面,並不僅囿限於亞洲一地、而已經全面性地影響了世界的時尚主流方位。


雖然西方主流時尚的操控者,也轉舵揚帆高舉新亞洲風格的大旗,


但畢竟身為東方設計者對於這塊土壤所孕育的養分、具有更實在的感情與直覺;


有別於西方集中於行銷品牌的創意,新亞洲風格在亞洲自己的土地上所發展的卻是全面式、庶民化地進入生活層面,


讓空間與家飾設計,不再如以往西方品牌一般僅僅成為少數人寡佔獨享的菁英產品。


以台灣這塊土地來說,諸如「品東西」(Piin)這樣的生活風格商店為數不少(更多是叫不出名字但呈現驚人創意的小店),


汽車或精品旅館也大量轉向呼應如此的空間風格設計方向,房屋銷售以「峇里島」「熱帶休閒」


等主題的產品也有逐漸凌駕以往「新古典」「維多利亞歐風」主流之趨勢,


更多人也將木雕或藤蔴布飾帶入室內置換了金碧輝煌的水晶或骨瓷擺設


這種改變,與其說是受到時尚風向轉向的洗禮,不如說是接受了身心潛意識所呈現希望追求休閒自然生活的一種呼喚。


新亞洲風格將大量自然材質帶入室內,我們在生活的空間裡看見光、水、石、樹,並不因為在室內而忘卻了自然的本質,


這是每個受到過度科技、裝飾佔領心靈的人們所希望回歸的世界。


而新亞洲風格只是幫他們找回自己跟自己嚮往的空間而已!


如果您具有以下特質之一:對於身處的東方&亞洲文化之豐富內涵感到驕傲、對於缺乏自然的空間具有脫逃的衝動、


對於棉蔴藤竹家飾的偏好多於西方菁英品味產品、對於難得的假期希望是在島嶼的山上或海邊度過......


恭喜您,您將是新亞洲風格潛在的夥伴,也代表不久將來您的品味即將主導並攫起世界時尚的旗幟了!




 (以上文章取自於網路)


 


竹向設計有限公司

TEL : 02-2713-6600 
FAX : 02-2713-0098

e-mail : service@dadc2.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竹向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